Skip to content

🌸 雌二醇与抗雄激素联合治疗指南

适用人群

本指南适用于 希望通过雌二醇与抗雄激素联合治疗 以最大程度抑制睾酮水平并促进女性化特征的 跨性别女性(MTF),以及对相关医学信息感兴趣的专业人士。

1️⃣ 什么是联合治疗?

雌二醇单药治疗 是指在使用雌二醇(Estradiol)的同时使用抗雄激素来辅助拮抗雄激素进行的激素替代疗法,旨在通过 补充雌激素和拮抗雄激素 来抑制睾酮水平,并诱导 女性化特征,使身体特征与性别认同更一致。

1.1 适用情况

本指南适用于 希望通过抗雄激素进行治疗 以促进女性化特征的同时减少男性特征的发育的 跨性别女性(MTF),以及对相关医学信息感兴趣的专业人士。

1.2 联合治疗的优势与劣势

比较维度抗雄激素 + 雌二醇雌二醇单药高剂量
雄激素抑制效果✅ 更强,能更彻底地抑制睾酮❌ 依赖高剂量雌二醇,有时效果较慢
雌激素需求量✅ 低剂量雌二醇即可达到女性化效果❌ 需高剂量雌二醇来抑制睾酮
女性化速度个体差异大个体差异大
副作用❌ 取决于抗雄激素种类,可能有代谢负担(如螺内酯影响电解质、比卡鲁胺肝毒性)雌二醇高剂量可能增加血栓风险、心血管问题、高泌乳素
长期安全性取决于抗雄激素种类,部分有多种长期风险✅ 风险种类较为单一
可持续性❌ 需要持续使用抗雄激素,可能影响依从性✅ 长期维持较简单
对健康监测的需求需监测肝功能、电解质等(视抗雄激素类型而定)✅ 主要监测雌激素水平、血栓风险

✅优势

  • 通过 直接阻断雄激素减少雄激素产生,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抑制睾酮,使 男性特征减少得更明显。
  • 由于 雌二醇剂量较低,相对减少了血栓和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劣势

  • 取决于抗雄激素的类型,可能有不同的副作用:
    • 螺内酯(Spironolactone):可能导致高钾血症、脱水、疲劳、乳房压痛等。
    • 比卡鲁胺(Bicalutamide):可能引起肝损伤(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如亮丙瑞林):有效但昂贵,可能导致暂时性的潮热和骨密度下降(搭配雌二醇可解决)

2️⃣ 抗雄激素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INFO

由于抗雄激素种类较多,副作用取决于药物种类,种类较为复杂,这里对抗雄激素的种类及作用机制作简单的介绍,详情请见药物详情

2.1 CPA(醋酸环丙孕酮)

环丙孕酮醋酸酯(CPA)又称醋酸环丙孕酮,主要用于跨性别女性 HRT(MTF HRT) 以抑制雄激素,提高雌激素治疗的有效性,也常用于前列腺癌 以抑制雄激素依赖性肿瘤的生长。此外,它还可用于治疗多毛症、雄激素性脱发 以减少体毛和皮脂分泌,以及控制青春期早发育。作为类固醇抗雄激素,CPA 与非类固醇抗雄(如螺内酯、比卡鲁胺)相比,具有孕激素活性,可直接降低睾酮分泌,但长期高剂量使用可能带来肝毒性垂体瘤脑膜瘤和其他副作用。点我查看关于醋酸环丙孕酮的更多信息

2.1.1 药物类别

醋酸环丙孕酮是一种甾体化合物,是一种合成孕激素,同时具有抗雄激素孕激素的双重作用

2.1.2 抗雄激素作用

CPA 通过以下机制抑制雄激素:

  • 雄激素受体拮抗(AR Antagonism):
    直接竞争性阻断雄激素受体(AR),防止睾酮(T)和二氢睾酮(DHT)发挥作用。
  • 抑制睾酮合成(Testosterone Suppression):
    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LH)分泌,减少睾酮产生,从而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
  • 抑制 5α-还原酶(Weak 5α-Reductase Inhibition):
    轻微抑制5α-还原酶,减少睾酮向二氢睾酮(DHT)的转换,但作用较弱。

2.1.3 孕激素作用

  • 下调促性腺激素(GnRH Downregulation):
    通过激活孕激素受体(PR),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减少垂体分泌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进一步降低睾酮水平。
  • 抑制精子生成(Antispermatogenic Effect):
    抑制睾丸生精功能,导致可逆性不育

2.2 螺内酯(Spironolactone)

螺内酯(Spironolactone) 是一种 非类固醇抗雄激素,常用于 跨性别女性 HRT(MTF HRT) 以抑制雄激素,也用于 高血压、心力衰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以及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相关的 多毛症、雄激素性脱发、痤疮 治疗。此外,它还被用于 青春期早发育 的治疗。
作为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 Antagonist),螺内酯在 抗雄激素利尿 方面均有作用,但其 抗雄激素效果较弱,不能直接抑制睾酮分泌,高剂量使用可能导致 高钾血症脱水低血压乳房胀痛
点我查看关于 螺内酯 的更多信息。

2.2.1 药物类别

螺内酯是一种 甾体类化合物,属于 醛固酮拮抗剂,同时具有 抗雄激素利尿剂 的双重作用。

2.2.2 抗雄激素作用

螺内酯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抑制雄激素:

  • 雄激素受体拮抗(AR Antagonism):
    直接竞争性阻断 雄激素受体(AR),防止睾酮(T)和二氢睾酮(DHT)发挥作用,
    但其亲和力较弱,需要 高剂量 才能显著降低雄激素活性。
  • 抑制睾酮合成(Weak Testosterone Suppression):
    通过轻微抑制 促性腺激素(LH) 分泌,减少 睾酮合成,但作用远弱于 CPA 或 GnRH 激动剂
  • 抑制 5α-还原酶(Weak 5α-Reductase Inhibition):
    轻微抑制 5α-还原酶,减少睾酮向 二氢睾酮(DHT) 的转换,但作用较弱。

2.3 比卡鲁胺(Bicalutamide)

比卡鲁胺(Bicalutamide, BIC) 是一种 非类固醇抗雄激素(NSAAs),主要用于 跨性别女性 HRT(MTF HRT) 以抑制雄激素,也广泛用于 前列腺癌 以阻断雄激素对肿瘤的刺激。此外,比卡鲁胺也用于治疗 青春期早发育、多毛症、雄激素性脱发,以减少雄激素对皮肤和毛囊的影响。
CPA(醋酸环丙孕酮)螺内酯 相比,比卡鲁胺具有 高选择性雄激素受体拮抗作用,但 不影响睾酮分泌,因此通常与 雌激素 联合使用,以抑制 睾酮水平
点我查看关于 比卡鲁胺 的更多信息。

2.3.1 药物类别

比卡鲁胺是一种 非类固醇抗雄激素(NSAA),具有 高选择性雄激素受体拮抗作用,但 不影响 LH 和 FSH 分泌,不会抑制睾酮合成。

2.3.2 抗雄激素作用

比卡鲁胺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抑制雄激素:

  • 雄激素受体拮抗(AR Antagonism):
    高亲和力竞争性结合 雄激素受体(AR),有效阻止 睾酮(T)二氢睾酮(DHT) 的作用,从而减少 雄激素对皮肤、毛囊和前列腺的影响
  • 不影响睾酮水平(No Testosterone Suppression):
    不直接抑制 促性腺激素(LH)睾酮(T) 的分泌,因此单独使用时,血清睾酮水平不会降低,可能导致 睾酮代偿性升高
  • 可能增加雌激素水平(Increased Estrogen Effect):
    由于比卡鲁胺 不抑制睾酮分泌,部分睾酮可通过 芳香化酶(Aromatase) 转化为 雌二醇(E2),可能 增强雌激素治疗效果

2.4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

GnRH 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s) 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有效降低睾酮或雌激素水平。在 跨性别女性 HRT(MTF HRT) 中,GnRH 激动剂被广泛用于强效抑制睾酮产生,常与抗雄激素联合使用以优化效果。
GnRH 激动剂通常用于那些需要强效睾酮抑制的患者,尤其在初期阶段,相较于其他抗雄激素药物(如螺内酯和比卡鲁胺),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

2.4.1 药物类别

GnRH 激动剂属于 激素类药物,通过 持续刺激 GnRH 受体,导致垂体促性腺激素(LH 和 FSH)释放初期增加,随后由于受体脱敏, 抑制性腺激素的释放,从而减少睾酮和雌激素的产生。

2.4.2 抗雄激素作用

GnRH 激动剂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抑制雄激素:

  • 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Suppression of Gonadotropins):
    通过持续刺激 GnRH 受体,导致 促性腺激素(LH 和 FSH) 的持续升高,最终导致垂体脱敏,抑制雄激素的产生。
  • 睾酮水平显著降低(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estosterone):
    由于 GnRH 激动剂抑制 LH 和 FSH 的分泌,睾酮的合成大幅减少,从而有效降低睾酮水平。
  • 可与抗雄激素联合使用(Can Be Combined with Anti-Androgens):
    GnRH 激动剂通常与抗雄激素(如比卡鲁胺或螺内酯)联合使用,增强睾酮抑制效果,并加速女性化过程。

2.4.3 主要药物

药物名称商品名主要作用
亮丙瑞林(Leuprorelin)Lupron强效抑制睾酮,常用于 MTF HRT
曲普瑞林(Triptorelin)Decapeptyl长效注射剂,持续抑制睾酮
戈舍瑞林(Goserelin)Zoladex可植入剂型,持续释放抑制睾酮

3️⃣ 雌二醇与抗雄激素的组治疗合方案

3.1 CPA 方案

3.2 螺内酯方案

3.3 比卡鲁胺方案

3.4 GnRH 激动剂方案

4️⃣ 🔬 监测与安全性

4.1 必要监测指标

4.2 各药物的副作用及风险控制

5️⃣ ⚠️ 特殊人群的治疗调整

5.1 高血压患者

5.2 血栓高风险患者

5.3 青少年与年轻成人

6️⃣ 🏛 争议与最新进展

6.1 比卡鲁胺 vs 传统抗雄激素

6.2 GnRH 激动剂的使用趋势

7️⃣ 💡 结论与建议

Released under the CC-BY-SA-4.0 License.